从2016年,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,新零售开始从萌芽期进入发展期。尤其是今年,巨头参战,新零售持续发力,对传统渠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!
如今的阿里,已经是一个市值4000多亿美元的巨头。而马云,也确实有别人没有的能力,比如,吹的牛总能实现。
曾有媒体报道,马云早在1999年时就吹过的三大“牛皮”:“阿里巴巴未来要成为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;阿里巴巴在未来要成为市值50亿美金的企业(马云的创业资金才50万);要做一家生存102年的企业。
目前来看,已经实现了两个,第三个只能靠时间去验证。
正当全的电子商务事业正轰轰烈烈、如火如荼的时候,马云却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“新零售”概念,并表示“电商”将会消失,这在当时着实引发不少质疑。
但2017年还没有结束,发起者阿里已经将新零售搞得有模有样。
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即线上线下和智慧物流相结合,对应到阿里巴巴的现有架构,实现方式就是以天猫为核心,将淘宝、菜鸟、蚂蚁、阿里巴巴大文娱、阿里巴巴云等串联成一个网状联动纵队,用大数据将其贯穿起来。此外还通过不断投资入股线下商超来推进新零售的实施。
目前,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业务,主要包括盒马鲜生、阿里零售通、阿里云零售以及孵化中的无人零售。其中,盒马鲜生充分展现了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。
马云硬生生造出了“新零售”这个风口,并出现了一众的“追风少年”。京东的“无界零售”,腾讯的“智慧零售”,网易的“新消费”,但无论名称概念如何转换,依旧殊途同归。
对于社会来说,新零售的加速扩张是进步的象征,社会正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快速发展;但对于经销商和超市来说,这未必是件好事。
新零售加速扩张,传统渠道危机来临
进入2017年,新零售加速扩张,布局范围越来越广,无人货架、自动售卖机、无人便利店等开花:
2月,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,打响新零枪;
4月,京东宣布未来5年京东将在开设超过100万家的便利店;
5月,阿里巴巴集团向易果生鲜收购联华超市18%的内资股股权,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;
6月,以缤果盒子和Take Go为代表的亮相,无人便利店正式开启爆红模式;
7月,阿里无人便利店“淘咖啡”公开亮相;
8月,阿里旗下零售通家天猫小店在杭州正式运营,预计今年年底将突破1万家;
9月,阿里巴巴5.48亿收购新华都10%股份;
10月,京东和中石化达成战略合作,25000家易捷便利店将升级;
11月,猩便利四个月完成近5亿融资,同月阿里收购高鑫零售36.16%股份、顺丰无人零售架“丰e足食”在深圳试行;
12月,旺旺集团成立自动售货机运营中心,预计今年将于全国各地拓展上千台机器,每台可以容纳432件单品!!同月,苏宁透露2018年将在全国开设1500家苏宁小店,未来3-5年时间,城市居民社区为核心的苏宁小店将形成5-10万家店级别的覆盖。
可以看出,2017年几乎每个月新零售都有大动作发生,尤其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,他们加入新零售的速度之快和动作之大,频频刷新着传统渠道的认知。
实体大商超倒闭,经销商的终端岌岌可危
零售业的关店风,在2017年“刮”的尤其猛烈,以沃尔玛和华润万家这类的大商超为代表,他们的关店数量,似乎有“根本停不下来”的趋势。
最近几年,沃尔玛在华每年都有门店关闭。2012年,沃尔玛中国区关闭5家门店;2013年,关了15家;2014年,关了17家;2015年,关了1家;2016年,关了13家;2017年到目前为止关闭11家。
华润万家也好不到哪里去。被剥离上市公司“华润创业”之后,一年半的时间,华润万家的自营门店减少了800多家。
另外还有韩国大型折扣超市易买得(E-Mart)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关闭在中国现有的6家门店,结束20年的“入华之旅”,全面撤出中国;大润发上海港澳店停业,20年内第二家门店关闭。
现在的大型超市,由于电商和流通渠道的增长以及所收费用越来越高的原因,销售越来越难,没有了往日争相抢着进店的热闹景象,有的店面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新产品进店。更重要的新零售的快速崛起,在便利性上已经远远拼不过。
2017各行业大佬纷纷加入无人售货新零售
便利店、自助售货机、无人零售,新零售的浪潮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线下实体商超。电商在增长、流通在增长、大型商超的销售却在下降,不少著名商超熬不过去纷纷关店。
▲中中谷自动售货机无人店
2017年新零售的诞生为行业带来了场景革命,跨界和零售业态的融合虽然使新零售的边界变得模糊,但零售的本质仍未改变,无论是新消费升级、大数据赋能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、以及场景革命,未来,终都指向一个目标和追求: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、提升体验。
未来的实体店将更加的艰难!行业面临着巨大的重新洗牌!2017各行业大佬纷纷已加入筹备无人售货新零售,由此可见2018年无人新零店将遍地开花。
顺时者昌,逆时者亡,不能坐以待毙!
市场是检验一切的真理,洗牌既然已经开始,顺时势者兴,逆时势者亡!
无人货架、便利店,只能提供小部分的休闲零食和饮料,监管和市场标准还不健全。如今这些新出现的竞争者一定会抢夺市场份额,但是真正的大头还是在自动售货机无人店。
在目前而言,中谷自动售货机相对会比无人便利店更有理论性,也愈加合适大范围的去运营:
1.无人超市技术和本钱要求更高,操作起来风险和维护本钱也会较自动售货机高很多,而且如今根本处于实验阶段,未真正的推行和应用起来。
(▲中谷自动售货机无人店)
2.无论是无人超市还是自动售货机,其实质是一样的,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,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,更好地效劳消费者,满足其快速便利购置的需求。表现对“消费者 、场景、商品”3个元素的重构,将线下商超繁杂的购物程序简化。
3.自动售货机投放更简单,相关于无人超市来说其投放愈加灵敏、门槛更低。无人超市面积相对售货机来说要大的多,依然要面临选址和租金的压力,自动售货机则简单的多,它能够说是应用现有运营环境中闲置的面积,不影响现有资源业务的状况下额外的增加另一份收入,也就是应用闲置资源赚钱。
4.自动售货机的实践运营过程中风险更低,维护本钱更低。运营自动售货机的风险可预测,而无人超市将来在实践运营中终究会呈现哪些问题,我们无法预知。
都说共享单车是人民素质的照妖镜,那么无人超市呢,会不会发作货物乱拿乱放?会不会呈现商品未出门就被吃了或者用了?卫生环境会不会遭毁坏等,这些问题一旦发作就会给运营者形成很大的麻烦。
(▲中谷自动售货机无人店)
当下自动售货机越来越智能化,
在倡导无人管理的今天,自动售货机在线下会得到更多的应用。中谷售货机降生于新零食的理念,既是应对当下人力、租金本钱昂扬的一种处理计划,也是顺应了批发开展的趋向。它是自动售货机却又不同于普通的传统自动售货机,满足将来的市场需求。通过云平台管理系统,用户可经过手机端,随时管理设备和数据查询,假如你同时运营了几十台机器,通过后台能够明晰的知晓各点位的销售状况,经过数据剖析出各个点位的消费行为差别,从而调整商品的销售战略,同时依据以往的销售和库存数据便可随便理解各个点位的补货状况,布置补货的时间和数量,真正做到用数据剖析做营销和管理,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效率,降低了管理本钱。